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1908356)
第一作者:冯晓东(1987—),男,博士,副教授,主要从事大跨度空间结构及智能可展结构方向的研究.E-mail:xiaodong.feng@csu.edu.cn
(1.绍兴文理学院 土木工程学院,浙江 绍兴 312000; 2.绍兴市城投建筑工业化制造有限公司,浙江 绍兴 312000; 3.浙江大学 建筑工程学院,浙江 杭州 310000)
(1.School of Civil Engineering Shaoxing University of Arts and Sciences, Zhejiang Shaoxing 312000, China; 2.Shaoxing Chengtou Construction Industrial Manufacturing Co., Ltd., Zhejiang Shaoxing 312000, China; 3.Architectural Engineering College, Zhejiang University, Hangzhou 310000, China)
tensegrity structures; prestressed optimal design; geometric symmetry; singular value decomposition
DOI: 10.15986/j.1006-7930.2023.03.005
张拉整体结构是由一组不连续的受压单元与一组连续的受拉单元组成的,具有自支承、自应力特征的空间网格结构. 因其质量轻、能充分利用材料的性能等优点,使该结构的设计思想成功应用于大跨空间结构,例如索穹顶结构[1]; 此外,张拉整体结构亦广泛应用于其他领域:基于其大变形小应变特性开发张拉整体结构机器人[2]、智能结构[3] 、生物细胞骨架的理想力学模型[4].
张拉整体结构的结构形态确定过程分为两个方面,第一方面为结构拓扑的确定; 第二方面为结构预应力的确定. 即根据结构几何形式的确定拓扑关系,再进行结构自应力模态的求解,目前国内外学者已对这一过程进行过大量研究[5-6].在此基础上即为结构预应力的优化,即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求解满足约束条件的自应力模态组合系数,从而确定合适的预应力大小.
在根据自应力模态确定初始预应力时,众多的研究表明结构的对称性能够降低初始预应力的求解难度[7-9]. 但是,对于杆件数目较多、拓扑关系复杂的结构不易观察其对称性,需要花费大量时间根据结构的对称性去调整分组方案. 据此本文一种自动获得结构对称性方法,即通过L2范数值自动判断分组方法.
在利用对称性方法获得的初始预应力并不是符合施工与经济性要求的预应力,又因张拉整体结构轻柔的特性,其几何形态与结构初始预应力存在着高度的非线性关系,其预应力的调整使用传统的计算方法难以较快的获得较优的结果,有必要采用优化算法进行辅助调整. 这是由于智能优化算法已在各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并取得良好的优化效果,于军琪[10]提出使用粒子群算法对冰蓄冷空调系统进行运行参数优化,实现经济、节能的运行目标,于竞宇[11]运用机器学习算法评估居住环境满意度模型,指导改善居住质量. 同样的,智能算法也在结构优化领域得到广泛应用[12-15]. 故此本文提一种基于量子天牛须搜索算法的优化方法,对初始预应力分布进行调整.
本文以平面张拉整体梁和空间四向张拉整体结构网架为算例,采用上述的L2范数分组法和量子天牛须搜索算法求解预应力,算例表明,本文提出的方法较传统方法有着更加的快捷、更好的优化效果,为复杂张拉整体结构较优预应力分布的确定提供一种新的解决方法,丰富了现有张拉整体的形态理论.
张拉整体结构形态确定过程遵循以下基本假定:各单元连接方式为铰接; 不考虑自重及外部荷载; 不考虑压杆屈曲以及材料非线性; 不考虑结构的局部或整体失稳.
对于一已知n个自由节点、nf个固定节点、b个单元的张拉整体结构. 根据拓扑连接关系可知其关联矩阵为Cb×n,假定连接单元k两端节点为i和j,则关联矩阵可表述如下.
定义Q=diag(q),式中q为构件预应力,根据单元的受力情况可建立平衡方程为
式中:Q为预应力矩阵; X,Y,Z(Xf,Yf,Zf)为结构中自有节点(固定节点)在x,y,z方向上的节点坐标矩阵; Cf为固定节点的关联矩阵.
由于张拉整体结构为自平衡结构,节点均为自由节点,因此式(2)可重新描述为:
进一步地,上式可表述为
式中:A为平衡矩阵.
结构的自应力模态数s和独立位移模态数m可根据平衡矩阵A求得
s=b-rA (5)
m=dn-rA (6)
对平衡矩阵A进行奇异值分解得
A=UVWT (7)
U=[u1 u2 … udn] (8)
W=[w1 w2 … wb] (9)
式中:U,W为正交矩阵; V为由矩阵A的非负奇异值组成的对角矩阵. 且此时的自应力模态可分为两种情况[16]:
(1)自应力模态数等于1
在这种情况下,正交矩阵W可表示为
W=[w1 w2 … wb-1|n1] (10)
式中:n1满足线性齐次方程,为预应力系数向量.
(2)自应力模态数大于1
在多自应力模态状态下,正交矩阵可表述为
W=[w1 w2 … wrA|n1 … ns] (11)
此时,结构的可行自应力可按向量基的线性组合描述:
q=α1n1+α2n2+…+αsns (12)
在对平衡矩阵A经奇异值分解得到的多组向量基可通过不同的线性组合,将存在ns种可行自应力.
此时,通常做法是根据结构的几何外形,人为地将在空间上处于对称位置上的构件归为一组,进行二次奇异值分解以降低解空间的数量. 但随着结构的复杂程度的增加,人为分组极易出错,从而导致无法搜寻可行解.
为解决这个问题,本文提出L2范数分组,无需人为观察结构对称性,直接得到具有可行解的分组方案.
对于对称结构,发现空间上位于对称位置的构件的自应力模态具有相同的L2范数值[16].
S为平衡矩阵A的自应力模态矩阵,表示如下:
自应力模态矩阵S的每一行可按下式计算为
自应力模态矩阵S中每一行代表一根构件,即每一行代表拉索或者压杆,其中具有相同L2范数值的拉索或者压杆被归类为同一组.
使用L2范数得到的分组方案进行二次奇异值分解得到的S^-可分为两种情况:
(1)S^-=1
对于S^-=1,存在唯一解. 该组结果不仅满足结构自平衡,而且满足结构的几何对称约束. 此时在自平衡状态下杆件均满足压杆受压、拉索受拉;
(2)S^- >1
对于S^->1,说明通过分组方案后仍有大于1的解空间,此时需要确定组合系数得到一组可行自应力. 此时建立优化模型,采用智能优化算法求解各组模态相对最优的组合系数,实现整体可行预应力的求解. 最后,对于得到的各组预应力值仍需根据下式进行验证,其中本文误差需满足k≤10-10.
为保证张拉整体结构在可行自应力状态下的几何稳定,可根据弹性刚度矩阵和几何刚度矩阵得到切线刚度矩阵[17-18],式(15)中拉索和压杆的ea分别为:eciaci=125 kN/m,esiasi=1 200 kN/m
式中,I为单元长度的矢量表达; e为单元杨氏模量的矢量表达; a为单元横截面积的矢量表达; I3为三维单位矩阵; E为预应力矩阵; 为张量积.
若结构稳定,则KT正定.D所以对于任意一个无穷小位移D,矩阵KT的二次型是正定的.
由于KE和KG处于非满秩状态,且零空间包含刚体位移,因此需忽略前6个刚体位移情况,通过最小特征值λ1反映结构的刚度强弱情况.
在张拉整体结构张拉成型时,通常使用结构应变能的变化控制外部张拉设备能量的输入,即
式中:fi,li,ni,Ei,Ai分别为第i组构件预应力,第i组构件长度,第i组中总构件数,第i组构件的弹性模量,第i组构件的截面面积.
在本文中不涉及截面优化,给定坐标的网架结构的构件长度是定量,预应力可以由式(21)获得
fk=qklk,(k=1,2,…,b) (21)
从式(20)中可知,决定结构应变能大小的关键参数为预应力大小,故一个合理的初始预应力能够很好地控制张拉成形的施工成本.
综合力密度均匀性要求、拉压关系要求、结构稳定性要求的张拉整体结构预应力优化模型可描述为
式中:式(22)中Λ(ξ)为力密度均匀度; 式(23)中第约束条件a为自应力模态组合系数的归一化条件; 约束条件b为拉压关系条件; 约束条件c为切线刚度矩阵的正定条件.
天牛须搜索(Beetle Antennae Search-BAS)是由姜向远和李帅等于2017年提出的一种高效的智能优化算法. 和遗传算法、粒子群算法及模拟退火等智能优化算法类似,天牛须搜索不需要知道函数的具体形式,不需要梯度信息,就可以实现高效寻优. 不同的是,天牛须算法是一种单体搜索算法,即天牛须搜索只需要一个个体,使得运算量大大降低.由于其原理简单、参数少、计算效率高,使其在处理低维优化目标时具有非常大的优势.
天牛须搜索算法模仿自然界中天牛觅食行为,在D维空间中天牛的坐标为X=X(x1,x2,…,xn),天牛两只左右触须的坐标被定义为如下公式.
式中:l为天牛质心与触须的距离; 为随机单位向量,并对其归一化操作表示为
根据左右两根触角感知的气味浓度差进行对比,判断天牛下一步的位置为
式中:t表示当前的迭代次数; f表示适应度函数; δt表示第t次迭代时的探索步长,sign函数为符号函数.
BAS算法存在收敛速度慢、在处理多维复杂问题时,BAS往往会求解失败的问题,使用量子编码(RCQ)及量子旋转门(QRG)增加寻优天牛数量,以增加BAS对多维问题的优化能力.
在量子计算中,量子比特|0〉和|1〉表示微观粒子的两种基本状态,根据叠加原理,量子信息的叠加态可以表示为这两个基本态的线性组合为
式中:α和β表示量子位状态的概率幅,且满足
α2+β2=1 (28)
|ψ〉表示因观测导致坍缩到|0〉和|1〉态的概率.
量子遗传算法通常采用量子比特的编码方式,而本文采用的是实数编码方式[19],即引入一个波函数用以表述量子态的坐标和时间,其表示了量子态在相应位置和时间出现的概率为
式中:μ为期望; σ为标准差.
α和β两个概率幅值的归一化条件作为约束,一个候选最优解的RCQ可以表示为
每个个体的收敛方向VJ,C被重新表达为
式中:(^overx)gb是当前全局最优解的观测值.
式中:rn是产生的一个随机数,xgb表示式(21)中的期望值,σii(|ψi〉)表示式(21)中的方差为
式中:
量子比特的进化策略是QRG[20],作为一种变异算子,将成对的概率幅值更新为适应度最好的一对, 从QRG得到的更新概率幅值按下式计算为
式中:Δθ是旋转角度,相当于定义了当前最佳解的收敛速度步长. 由此可见,实数编码的QRG是一种提高正概率的变异算子.
对于给定的xgb(t),概率振幅初始化为αi=βi=21/2/2,i=1,2,…,n. 如果迭代后仍保持当前最优解,则采用QRG增大α,这表示xgb(t)更有可能是全局最优解. 否则,将概率幅值重置为初始值.
为了防止量子位被困在0或1,采用如下的一个约束限制αi(t+1)的更新为
图1给出了量子天牛须搜索算法流程图. 其具体流程如下:
1.设置控制参数和初始化天牛位置;
2.计算初代每只天牛的适应度;
3.赋值当前全局最优解xgb(t)并且根据式(30)初始化该最优解的量子态;
4.计算每只天牛的收敛方向;
5.如果满足终止条件,则执行最后一步,否则执行第6步;
6.计算第t+1代天牛种群的适应度,获取最优解xgb(t+1);
7.若xgb(t+1)=xgb(t),则进行a操作,否则转至b操作,即
a:通过式(35)进行量子旋转门操作.
b:根据式(36)用量子态初始化t+1代的最优解.
8.输出最优解xopt=xgb(t).
本节给出两个张拉整体网架结构的数值算例(同时考虑平面和空间两种形式),其中3.1节中的平面张拉整体结构为一类张拉整体(压杆不接触),3.2节中的空间张拉整体结构为二类张拉整体(压杆接触).图2中数字代表结构节点,黑色线条代表压杆C1~C10、红色线条代表拉索S1~S6. 图5为空间结构俯视图,下层节点与上层节点在平面上表现为同一个点,两个数字表示该点空间上的两个结构节点,同样的,黑色线条代表压杆、红色线条代表拉索. 从图2与图5中,可以直观观察出,均由一组不连续的受压单元与一组连续的受拉单元组成的,完全符合张拉整体结构的定义. 算例表明,本文所提出的算法流程(图1)对于满足结构稳定性要求的张拉整体结构具有显著的效果.
该结构采用的是由 单元组成的平面张拉整体梁,具有八个节点、六根压杆、十根拉索. 通过公式(5)确定结构具有三组自应力模态.
根据L2范数值表现出的结构对称性,得到索单元分为3组,杆单元分为2组,如表1所示.
此时采用量子天牛须搜索算法:设置40个天牛个体组成的初始种群,每只天牛搜索的每一步步长长度为1,步长常数c=10,eta=0.95,每次迭代采用式(35)、(36)的量子旋转门进行种群更新,最大迭代次数为150次. 经过如图1的算法流程,可以得到如图3的收敛结果:算法运行3.189 s后目标函数在第35代收敛至最小值.
表2给出了通过量子天牛须算法求解的预应力. 结果表明,本文与文献[21]所提出的五组分组方案的结果一致,且结构总应变能更小,在张拉成形时,外力做功更小,经济效益更好,验算误差为k=1.137 6e-15<10e-10,满足误差要求.
使用图4中曲线的起伏度表示力密度均匀度,显而易见的,使用量子天牛须搜索算法对目标函数优化的效果较文献[21]使用非线性规划法更好.
但需要指出是,将力密度均匀性作为目标函数,是为了达到方便施工、节省施工成本为目标. 值得一提的是,文献[21]所使用的分组方法,须进行大量前置工作,即观察结构对称性,得到n种分组方案并筛选出非零解空间的可行方案,这个工作将会非常耗时. 而本文将通过编写计算构件范数值代码就可实现快速自动分组,无需再通过人为观察结构对称性.
在上述初始预应力作用下,可根据式(15)考虑该结构的稳定性,其中切向刚度矩阵特征值满足式(19),说明结构处于稳定状态.
现有一个由38个节点、40根压杆、93根拉索组成的空间四向张拉整体网架结构,如图5、6所示.
采用范数分组法:根据L2范数值表现出的对称性,将该结构划分为六大模块,在图7中同一类的压杆用数字标记,用不同的颜色用以区分组别:
1.中间的压杆划分为三组连续的压杆,命名为模块a、模块b、模块c.
模块a中第一组连续的压杆,从内向外分为第(1)、(2)、(3)组; 模块b中第二组连续的压杆,从内向外分为第(4)、(5)组; 模块c中第三组连续的压杆,从内向外分为第(6)、(7)组;
2.连接压杆上部端点的索而形成的一个索平面划分为上层索,命名为模块d.
模块d中连续的拉索,从内向外分为第(8)、(9)、(10)、(11)、(12)、(13)组;
3.连接压杆下部端点的索而形成的一个索平面划分为下层索,命名为模块e.
模块e中连续的拉索,从内向外分为第(14)、(15)、(16)、(17)组;
4.而位于网架中部用于拉住上、下两层的竖向索和位于网架四周的用于拉住上、下两层的斜向索,命名为模块f.
模块f中连续的拉索,从内向外分为第(18)、(19)、(20)、(21)、(22)、(23)组.
经公式(5)可得s=25,采用L2范数分组法快速获得133根构件的分组方案,经公式(14)可得S^-=5,将网架的自应力模态从25降低至5,大大减少了求解变量的维度,再次证明采用L2范数分组方法的便捷性.
采用量子天牛须搜索算法:设置40个天牛个体组成的初始种群,每只天牛搜索的每一步步长长度为1,步长常数c=10,eta=0.95,每次迭代采用式(35)、(36)的量子旋转门进行种群更新,最大迭代次数为150次.经过如图1的算法流程,可以得到对应的收敛过程:算法运行2.508 s后目标函数在第95代收敛至最小值(图8).
图8 四向张拉整体网架目标函数的收敛过程
Fig.8 Convergence process of objective function of four-direction tensegrity grid
从图9可以看出,非线性规划算法有两个明显的尖峰,破坏了整体的力密度均匀性. 结果表明对于复杂的张拉整体网架结构,量子天牛须搜索算法对于目标函数的优化效果大大优于文献[21]所使用的非线性规划法.
且结构总应变能更小,在张拉成形时,外部设备输入能量更少,达到方便施工、节省施工成本的目标.
表4 结构构件范数值对应的分组及预应力
Tab.4 Grouping and prestress corresponding to the value of structural member norm
在表4所列的初始预应力作用下,可根据式(15)考虑该结构的稳定性,结果如表5所示,其中切向刚度矩阵特征值满足式(19),说明结构处于稳定状态. 且验算误差为k=1.451 7e13<10e-10,满足误差要求.
(1)本文提出了一种求解给定几何构型的张拉整体结构预应力分布的优化方法.首先通过矩阵分析来确定自应力模态数,根据L2范数值获取对称约束以降低自应力模态数. 最后通过量子天牛须搜索算法求解自应力模态组合系数,实现在分组方案下的预应力的求解. 同时使用切线刚度矩阵特征值的计算,验证了所求张拉整体结构的几何稳定性.
(2)本文以平面张拉整体梁和空间四向张拉整体网架为算例,通过算例研究,证实了本文所提的量子天牛须搜索算法在张拉整体结构初始预应力优化中比传统的优化算法更具备快速的、良好的优化求解效果. 此外,L2范数分组法能够快速确定复杂的张拉整体结构分组方案,大大提高了分组的效率.
(3)需要指出的是,采用L2范数分组法只能够快速获得一种结构分组方案,并不能确定多种分组方案. 但相信在未来的工作中可结合例如集群理论等数学方法,以获得更多的分组方案,以进一步扩大本文方法的适用范围.